图 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产区效应、主导气候因子及预估模型效果
杉木是中国重要的乡土针叶用材树种,生长遍及我国整个亚热带、热带北缘、暖温带南缘等气候区。杉木产区划分为三带五区,不同产区由于立地质量差异生产力具有较大变化,杉木林地立地质量精准评价是杉木适地适树、目标定向、收获预估的前提和依据。林业所人工林定向培育研究团队基于杉木分布的中亚热带东区(福建邵武)、中亚热带中区(四川纳溪)、南亚热带(广西凭祥)的不同气候梯度杉木密度试验林30余年长期定位观测资料,以立地指数作为立地质量评价指标,利用45个样地135个剖面675个土层2025个样点数据,首次解析了不同产区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与气候因子及垂直分布土壤因子的关系,并基于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及哑变量方法构建了不同产区及整个研究区的杉木立地指数预估模型。
结果表明,影响杉木人工林立地指数的主导土壤因子存在产区效应差异和土层效应差异。发现有效磷、全氮、容重和全钾等养分变量是3个产区的良好土壤预测因子,而年降水量是影响立地指数的主导气候因子。发现在杉木不同产区,立地指数与全氮的相关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与有效磷的相关性则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20 cm土层的有效磷和80-100 cm土层的全氮是整个研究区最具指示性的土壤因子。基于筛选的主导土壤因子和气候因子,构建的分产区立地指数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拟合效果良好,R2达0.86-0.97;构建的不分产区立地指数广义预测模型R2达0.80-0.92,最低检验精度指标平均相对误差7.7%,模型具有较好的普适性。研究结果可为杉木林地尤其是无林地的立地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研究成果以“Site index for Chinese fir plantations varies with climatic and soil factors in southern China”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林业所硕士研究生李晓燕,指导老师为段爱国和张建国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杉木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的资助。(李晓燕/林业所)
论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76-022-014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