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

科研进展
森环森保所初步构建基于生理指标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评价体系
时间:2022-04-29 来源:森环森保所 文字:杨亮亮 图片:毕玉 编辑:乌日娜 点击:


近日,森环森保所海南长臂猿研究团队依据海南长臂猿肠道微生物组成特征、营养、免疫、应激等生理指标参数初步构建了基于生理指标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评价方法。生理指标是野生动物对外界各类环境变化的综合反映,相比栖息地环境因子指标,能够更加准确的反映出野生动物在某一栖息地环境中真实的营养、免疫、应激等身体内在情况,实现有效评价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人员运用非损伤技术采样法,通过粪便类固醇激素、免疫球蛋白提取和测定技术和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等方法,对分布在海南霸王岭的A、B、C三个家族群的海南长臂猿营养生理、免疫生理、应激生理以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组成特征等内容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初步确定了海南长臂猿各项生理指标的基础值阈值范围,其中免疫球蛋白G(IgG)为15.1±1.57ng/ml、甲状腺激素(T3)为1.7±0.35ng/ml、皮质醇激素(Cor)为1.1±0.12ng/ml。研究发现海南长臂猿肠道细菌类微生物OTU(计算物种丰度统计及分析样品多样性和差异性基本单位)多样性与海拔、坡度、森林密度、树干直径、树木高度、死亡树木数量、人类活动区距离、水源距离以及山上活动人员数量等9项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对上述9项环境因子进行重组划分出3种栖息地类型组合进一步分析,发现海南长臂猿种群肠道中细菌与真菌类群在高海拔、坡度较大、高森林密度以及低矮森林的栖息环境中具有较高的OTU多样性。

研究首次检测到海南长臂猿肠道中存在低浓度的蓝细菌,发现海南长臂猿肠道中蓝细菌平均比例为3.99%,尽管在所有微生物类群含量占比较小,但仍可考虑是海南长臂猿种群健康和生存的潜在威胁因子之一,上述研究已发表在Global Ecology and Conservation杂志。因此,可将蓝细菌在肠道中含量作为评价栖息地质量的指标之一。

研究结果为构建基于内源性生理指标为参数的海南长臂猿栖息地质量评价体系提供了前期科研基础。该评价体系以物种的健康、营养及生存状况为参考指标,可精准反映海南长臂猿在栖息地内的真实状况,进而到达评价栖息地环境质量目标。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野外种群数量仅剩36只。栖息地的丧失和质量下降是威胁该物种生存和扩繁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设立了院基金重点项目加强海南长臂猿及其栖息地恢复研究。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的恢复和潜在适宜栖息地选择,要依据现有栖息地作为参考,确定出科学的评价指标和制定有效的评价体系十分必要。(杨亮亮 毕玉/森环森保所)

为您推荐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