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

专家·视点
吴中伦:中国森林地理奠基者
时间:2018-09-28 来源: 文字: 图片: 编辑: 点击:

 

2018年9月28日专版


  有“人间仙境,童话世界”之美誉的九寨沟举世闻名,但吴中伦与九寨沟的故事,可能少为人知。


  吴中伦,我国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林木引种驯化开拓者之一。他对我国大型林业综合考察,对松树、杉木、泡桐等重要用材树种的生态习性, 松属分类和地理分布, 杉木商品材基地建设等的研究,以及九寨沟的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史上第一个对九寨沟进行全面考察的著名林学家。


吴中伦1992年在办公室


拯救九寨沟


  千百年来,九寨沟隐藏在川西北高原的崇山峻岭中,一向与世隔绝、鲜为人知。


  1966年,林业部门在九寨沟建立两个林场,但其目的不是保护森林,而是砍伐木材支援祖国建设。1975年,吴中伦对九寨沟进行了全面考察。他感慨万千:“我曾到过欧美数国,也未见到有这样奇美的自然景色,必须很好地保护起来。”于是,他直言上书四川省人民政府,并告知四川省林业厅,建议当地很好地保护这一奇美的自然景观,禁止随意采伐。四川省林业厅迅即行文:“九寨沟则查洼、日则沟两百米以外才能砍伐。”之后,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对九寨沟的保护,责成有关部门和科研院所制定具体保护规划,全面停止九寨沟林木采伐。1979年,两个林场迁出九寨沟;1980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处成立。


  “多亏了吴教授,让我们留下了九寨沟。九寨沟人尊重吴中伦,如同尊重中国导弹和火箭之父钱学森、水稻杂交之父袁隆平、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王选等科学家一样,他的贡献造福人民,惠及子孙后代。”有人在怀念文中如此写道。


勇创科考壮举 


  1934年春,因与缅甸勘定疆界, 国民政府决定派员赴云南边境考查。深得著名植物学家钱崇澍赏识的吴中伦被选中前往。当时的云南,交通非常不便,社会极不稳定,深入荒莽丛林, 不仅旅途艰险, 连生命安全都难以保证,但吴中伦欣然应诺,与中央大学的陈谋先生一道,由上海乘船经汕头、广州、海口至越南海防,再从海防乘火车至老街,辗转入云南,深入瘴疠麻风盛行、盗匪出没的点苍山、鸡足山、高黎贡山、腾冲、澜沧、勐遮,以及植物王国西双版纳等地。据吴中伦生前回忆:“思茅等地当时疟疾流行,十室九空,惨不忍睹。”与其同行的陈谋就因感染疟疾,病逝途中,埋骨他乡。


  那次考察为时整整一年,开启了科学考察探险风气之先,此壮举至今仍然被人称道。


  1958年,西南高山区综合考察期间,中方队长吴中伦(前排右三)与苏联专家和部分考察队员合影


  20世纪50年代末,新中国开展了对西南高山林区的第一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由中苏两国联合进行,吴中伦为中方队长。参加者有林学、生物、土壤、地质、地理、环境、气候、历史、经济、社会、文化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家100多人。考察查明了中国西南高山森林植物、土壤垂直分布带谱,以及区域分布规律、树种生物学和森林生态特性、森林生长与更新演替等规律,第一次对西南高山森林进行了全面区划,并对采伐方式、更新方法、自然保护和水土保持等经营方向、技术措施提出了实施意见。


  1960年,吴中伦再次带领250余人,到大兴安岭林区进行综合考察研究,他们当年提出的采伐、更新等营林措施,是把营林技术方案建立在林学基础研究之上的成功范例,为大兴安岭林区编制开发建设规划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其中3项成果被国家科委列为1964年全国重大科研成果之一。


  作为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副院长,吴中伦曾亲自指导大批专家到甘肃天水开展长期大规模的次生林调查研究,成果曾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科委成果奖。1987年,年逾古稀的他还积极参加了大兴安岭火灾区森林资源恢复和生态环境调研考察。


吴中伦1986年在陕西楼观台考察

1986年10月,吴中伦(前排右三)在内蒙古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树木园调研考察


书写珍贵《考察日记》


  吴中伦写下的《云南植物考察日记》是一幅难得的色彩斑斓的20世纪30年代云南社会风情画卷,在中国科学史上实属罕见,甚为珍贵,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史志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记》收集了大量植物、动物、资源、土壤、地理、环境、水文气候等自然科学珍贵资料,为研究历史、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国防等社会学科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史料,不仅行文优美,达观之态亦跃然纸上。万里之行的科考,均为步行,每日少则几十里,多则近百里,其艰难是当今的我们难以想象的。但吴中伦却在日记中如此写道:“热则躺身片刻于绿影之下,渴则摘野果于道旁。观山望云,闻鸟鸣之啁啁,审虫声之唧唧,或谈论故事,虽在奔走而未知其为劳焉。”


  《日记》原为5本,由于战乱等原因,头、尾两部和大部分考察照片都已散失,幸存3本。


  《光明日报》原知名记者、著名科普作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金涛,在读完《日记》后,写下了近万字的详细评述文章,发表在《中国科技史料》第20卷第二期上。


  开辟中国森林地理研究


  在森林地理科学领域,吴中伦进行了开拓性的工作,是近代林学生长点的中国先驱者之一。早在1951年,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的森林分区——兼论松属的自然分布》,就是对中国森林地理分布规律的第一篇论述。


  他撰写的《中国林业区划草案》(1954年)是我国第一部林业区划著作,首次将全国分为18个林区,并逐一提出各区的保护、发展和利用建议。吴中伦强调,要从中国复杂的自然条件、自然地理特点和历史社会经济状况出发进行区划,找出因地制宜对策,切忌简单化、概念化。草案成为我国1983年、1987年《中国林业区划》蓝本。


  20世纪70年代初,吴中伦从森林生态和森林地理等学科观点出发,开始对国外树木引种驯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总结国外林木引种的科学专著《国外树种引种概论》,并结合实际,于1989年组建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林业所林木引种研究室,和林业部种子公司合作建立全国性树木引种网络,与很多国家建立交换关系。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吴中伦就从欧洲引进许多树种,在南方一些树木园试种。1963年,他组织有关人员在浙江富阳引种国外松,至20世纪末,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种植国外松最多的国家。


  1978年起,吴中伦组织和领导我国专家首次对杉木产区区划、立地类型划分和立地评价进行综合系统研究,把全国杉木产区划分为北、中、南“三带”,并提出按照不同带以及带内的不同立地,安排经营措施和预测产量,规划杉木商品材基地。他主编的《杉木》一书,是一部体现我国杉木育林理论和实践最完整、最系统的著作。


  他发表的《中国松属的分类与分布》,是我国松属分类与分布研究时间较早、较完整、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专著,为我国植物地理学先驱论文之一,揭示了松属树种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弄清了分布范围,对以前松树的命名进行了若干修正。


  他还历时8年,主编了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林业卷》;历时10多年,主编了具有典范性的《中国森林》多卷本。


推进振兴林业战略


  根据农林牧生产需要,吴中伦将全国分为4大类型区:林区、田园林业区、草原护牧林业区、城市及工矿区。他认为,要针对不同类型实行分类指导。


  他一再强调,林场是林业生产的基本单元,是林业的基层组织,要搞好林业建设必须办好林场,各级林业科研机构都应建立和办好实验局或试验林场,各级林业院校都应有教育林场,这是科研、教育紧密结合生产行之有效的方法。他提出要把建设好定位观测站(点)、长期积累基础资料作为科研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并亲自主持了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广西大青山实验局的筹建工作。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吴中伦还特别重视组织科技工作者为林业建设献计献策。1978年,他主持召开泡桐学术讨论会,提出《关于大力发展泡桐的建议》,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使我国泡桐科研工作得到了很大发展。1984年,国家科委批准成立了林业部郑州泡桐研究中心。


  1981年-1982年,作为海南岛学术考察负责人之一,吴中伦亲自撰写了《对海南岛大农业建设与生态平衡的若干建议》,最后由考察组提出《海南岛大农业建设的几点建议》,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1986年,以他为首的25名林业科学家提出了《扭转森林资源下降的紧急建议》,被《中国科技报》全文刊登。


  1990年,他开展了“加强主要林区建设”咨询课题研究,出版了《加强主要林区建设——发展森林资源,发挥森林生态效益》的咨询报告,并将报告寄给钱学森指正。钱老复函称:“读后深受教益。”


吴中伦与夫人在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


树木树人鞠躬尽瘁


  吴中伦1911年出生在一贫寒农家,从小就随父农作,是人们口中的苦孩子,他5岁丧母,11岁丧父,12岁到一私营农场当学徒工,由此对园艺和林木产生浓厚兴趣,先后求学浙江大学农学院高级农业职业中学、金陵大学农学院森林系。


  职业中学毕业时,吴中伦被金华畜牧场等单位聘请为技术员、教员,月薪70元,同时,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请他做练习生,月薪15元。他选择了后者。他认为,这里聚集了钱崇澍、裴鉴、孙雄才、郑万钧、方文培等大批著名植物学家,是智慧的殿堂。


  1946年,他赴美留学。出发前,梁希教授(新中国第一任林业部长)赋诗相赠: “大火西流七月光,碧天无语送吴郎。定知三载归来后,沧海茫茫好种桑。”勉励其学成回国。在美,吴中伦以优异成绩先后获耶鲁大学硕士、杜克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新中国,就职林垦部,1956年调入中央林业研究所(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林业所)。


  曾跟随吴中伦、现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蒋有绪说:“吴老是一本活字典,我们碰到的任何植物没有他不认识的,只要给他一片叶子,或将其描述一番,或者画下来交给他,他都会告诉你是何种植物。更为神奇的是,调查地所处海拔有多高,吴老目测与实际测得的数据总是相差无几。在学术研究方面,他见解独到,从不人云亦云。”


  追随吴老20多年的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资深专家盛炜彤回忆道,吴老平易近人,出差在外,常和随同人员同吃同住。有年夏天,他们带着铺盖卷到秦岭一带考察,当地人并不知道研究员的含义,以为和炊事员、饲养员一样,吴老毫不在意,和大家一道住进了蚊虫纷飞的破庙,轻松愉快地说根本没问题。“那时的我们一般是春天出门,夏天回京,一走就是半年多。跟着吴老,一路采标本,一路学知识,在实践中学来的知识全刻在了脑袋里。”


  现为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森环森保所所长、吴中伦的关门弟子江泽平说:“先生一生俭朴,适应性很强,去野外考察,给人感觉是吃什么都香,在苍蝇满天飞的条件下,老人家都能坚持把饭吃下去,并安慰大家说吃点大蒜就好了。”“吴老的大家风范让我受益终身。他曾教育我们:一定要打好基础,个人兴趣一定要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做学问,做研究,涉及面一定要广,但研究一定要专;做事一定要学会先做人。”


  吴中伦一生对松树情有独钟。“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就是其精神写照。



  【人物档案】

  吴中伦(1911-1995),浙江诸暨人。中国著名林学家、森林生态学家、森林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全国劳模。是我国林业区划、林木引种驯化、把林学理论成功应用于中国林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在中国森林地理方面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曾任中国金年会手机版注册登录副院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为您推荐
XML 地图